“昨天我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今天我就已经当妈妈了,我真的太难了…”这是我最近感叹最多的一句话,在家人面前感叹,在同事面前感叹,在心里感叹。是的,太难了。
课堂上、办公室里经常听见有软糯糯的声音传到我的耳朵里,一声声温暖的“妈妈”让我时常转换不过角色,但也足以让我一天嘴角上扬,就好像这是一个神奇的称呼,让我更加坚定我的责任,我对于每一个孩子的责任,对于这个班级的责任。新的学期,我接了一年级二班,在这里我才开始慢慢成长,以一种全新的身份——妈妈。
班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弟,姐姐长得美丽灵动,但不善言辞。弟弟浓眉大眼,活泼话多,特别是他那好看的眼睫毛,说起话来忽闪忽闪的,可爱极了。每次他来办公室改作业,都要忍不住跟他多说两句话,时间久了也就越来越喜欢这个娃了,有时候跟他闲谈,偶尔他也会跟我分享家里的趣事,我常常笑着打趣他:“把你的眼睫毛借给我好不好?”就这种看似平淡无奇但又充满童趣的小日子持续了一周又一周,直到有一天下午,一阵刺耳的哭声穿过办公室的门落到我的耳朵里,我听出来是他的声音,慌乱地从椅子上起身抽了两张抽纸,转身把他安顿在我的椅子上,我坐在旁边的凳子上一边给他擦着眼泪一边小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爸…爸…爸爸……我想我爸爸了。”他抽搐着艰难地告诉我。“哎呀,那有啥嘛,不就是想爸爸了吗?不哭了,放学爸爸就来接你了,咱再坚持一下马上就放学了呀。”我浑然不知地安慰道。“我爸爸……我爸爸没有了,我没有爸爸了。”他哭得越发厉害了,整个办公室都是他的哭喊声,一声接着一声,一声更比一声长。可我始终听不见,我还沉浸在他最后说的那句话中,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带给我的却是心灵的撞击,这么小的孩子,他还那么小,怎么可以……
后来,在我跟他的接触中,也慢慢了解了他的家庭,他用还不完整的言语悉数给我讲述着他的故事。而我,对这个特别的娃也多了一份关心和照顾,我想让他在学校里、在班级里能感受到更多的爱和温暖。我告诉同学们,班级里的每一位小朋友都要互帮互助,大家要团结起来,跟每一位小朋友共同成长。课堂上我总是喜欢提问,而每次提问似乎都会喊他的名字,就好像每次通过提问关注他已经成为了我教学的一部分。
学校每天会给每个班级的部分学生发放早餐,也总有些学生每天都不吃早餐。记得那是我第一次把他叫到我办公室,我没有问他吃没吃过早餐,而是拿起篮子里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早餐面包,牛奶和鸡蛋递给他,让他在我办公室吃完早餐后再去教室上课。第二次,第三次,后面每天我都重复着同样的事——叫他来办公室吃早餐。时间过的很快,一周一周就这样反复重复着,直到一个雨天的下午,我清楚地记得那时下午第二节的课后,他敲开我办公室的门,红着一双眼睛走到我跟前,还来不及开口,眼泪就已经滚落下来……我就一直那样看着他,也没有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也不再流泪,而是放声大哭,甚至到后面有点情绪失控,任凭我怎么安慰他都听不进去,久久不能安静下来。索性,我便不再安慰,只是把他拉的靠我更近了一点,然后轻轻地给他擦去脸上的泪水,看着他的眼睛,我想我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我借口去洗手间,让他在办公室等我一会,出了门我大步走到教室,还不等我开口问,班里调皮的几个娃便跑过来拉着我的衣服袖子,一边晃着一边告诉我:“老师,上节课我们看第电影啦,里面有好多小朋友跟爸爸一起去海边捡贝壳了,他们还有的去海里抓鱼了,可好玩了……”后面他们又围着我说了很多,可是我却没听清他们说了什么,满脑子只有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回荡:“爸爸,爸爸……”多么普通的一个称呼啊,可这一刻它又是多么不普通,对我,对那个孩子。我从教室出来往办公室走去,我思考着我该以怎样的语气和言语去跟他说话,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安慰他,直到我打开办公室的们看见他的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安慰是没有声音的,安慰是不需要言语的。我轻轻走到他身边,俯下身子抱住他,犹如一位母亲抱住自己的孩子一样静静地抱着,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