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长安第二碗》观感

话剧《长安第二碗》观感

陕广教育在线 张娜

    文/ 张娜

  话剧《长安第二碗》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担任编剧,不久前在古都西安新城剧场上演。该话剧演绎了一家开葫芦头泡馍的“老西安”人的家庭变迁史,通过演绎小人物在岁月变迁中的命运沉浮,悲欢离合,表现小人物在致富道路上坚定不移的奋斗意志和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的精神,呈现了长安城四十来年的发展面貌,表现了新中国奔向小康社会的波澜壮阔。

微信图片_20221226134259.jpg

  现场通过全新的舞美设计和光线变化效果,将人们的视角拉回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上接盛唐气象、下系百姓烟火的葫芦头泡馍和人人都会哼上几句的秦腔,讲述了生活在西安城墙根普通家庭的主人公秦存根靠卖葫芦头泡馍,也就是《长安第二碗》的门头,担负起养家糊口,教育子女重任的故事。

  剧中秦存根这个具有典型西安人特质的倔巴老头,自强不息,坦然面对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的人生态度和坚守“仁义礼智信”的高尚风骨,都体现了秦人、秦地、秦声、秦韵的瑰丽气象,使这部作品成为了外地观众认识陕西、了解陕西的重要窗口。

  主人公秦存根一路走来,面对生意上的种种挫折和子女众多生活上的变故,都能镇定自若、波澜不惊,表现出一个做父亲的伟岸正直、任劳任怨的伟大情操和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生活虽然艰难,但是亲情可以抵挡一切,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话剧《长安第二碗》开头,秦存根和妻子育有一女和六个儿子,女儿燕妮,儿子大宝、二宝、三宝以此类推。女儿燕妮聪明活泼可爱,伶牙俐嘴,备受宠爱,跟着秦腔演员水生学唱秦腔,整天咿咿呀呀。秦存根一家由于孩子多,又没有经济来源,家徒四壁,少吃没穿,但家庭和睦,兄弟姐妹和谐团结,相互谦让。一家人在送儿子二宝当兵走的时候,分着一个锅盔吃。父亲为了公平起见,用秤来称,每人七两,可是父母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多吃一点,给自己只留了蝇头块大小。儿女们看在眼里,生活虽然贫穷,但他们都懂事,心疼父母,又从自己分好的锅盔上,掰下一小块让给父母。整个故事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加上音乐、舞台灯光的衬托,赚取了不少观众的热泪。

微信图片_20221226134304.jpg

  诚信经营、取信于民、质量为上、老幼不欺,是秦存根卖葫芦头泡馍的经营理念,从家人吃不饱饭到发家致富,就是凭借秦存根的刚直不阿,一步步走来的。当被人诬陷汤里放了罂粟壳时,他没有胆怯,没有退缩,坚决要查明真相,邀请电视台的记者当众证明,最终赢得了吃着葫芦头泡馍长大的老邻居老顾客的信任。

  除了生意的风波,子女的种种不顺,也是秦家父母的心头大事,面对人生的种种磨难,父亲秦存根的无私无畏,影响着孩子们的人生观念。儿子三宝跟着所谓做大生意的花叔,做些坑蒙拐骗、投机倒把的生意;老五和一些社会混混到处流窜,甚至和毒品有染,被派出所民警一次次盘问调查。母亲包庇,父亲则主动请求警察好好管教。最终在父亲的指引下,他们都改邪归正走上正道,开起了葫芦头泡馍的分店,成了老板。

  在煤气发生泄露,危险重重之际,也许一般的父母在看到危险的时候,可能会极力阻止孩子们靠近危险,但是,为人正直的主人公秦存根教育二宝说,国家培养了我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应该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的二宝光荣牺牲后,黑发人送白发人的剧痛,没有把这个老父亲击倒,他仍然以诚信为本,经营着自己的泡馍生意。

  四宝因离婚、工作不顺离家出走,一走就是20年,杳无音讯;女儿燕妮不听家人的劝说,非要跟比自己大十几岁的水生结婚;姊妹因分房不均而反目成仇,这都是已经年老体迈,鬓染白霜父母的惆怅与无奈。秦存根没有被生活压垮,他靠着正直劲儿和正确的人生观念,影响家人走上正道。

  话剧《长安第二碗》道出了世事的繁盛与浩大,照见了个人命运的嬗变与沉浮,通过质朴、平实的叙述手法,展现出社会各个阶层百姓的现实生活,刻画出一位位小人物的情感与梦想,以及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奋斗、挣扎与彷徨,充满了慷慨宏大的时代车轮转动之音,又不乏戏谑、幽默和风趣。

  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将一家人40个年头的生活巨变,悲欢离合,家庭纠纷演绎得淋漓尽致。也让人深深体悟到,父母其实要的很简单,不求你大富大贵,但愿平安健康、规规矩矩;在困难面前不畏惧怕,迎难而上;在亲人之间相互谦让,团结互助。

  《长安第二碗》虽然取材于西安,但这个家庭发生的事情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展现了整个国家的变迁。秦存根一家是一个缩影,表现了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的守望,是一部写给长安人、写给中国人、写给过去与未来的时代大戏,饱含着对于一座城、一个国的浓浓深情。

  本组稿件来源于《视界观》杂志第123期“曲艺平台”,《视界观》杂志第123期于2022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