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与苏泊罕大草原

成吉思汗陵与苏泊罕大草原

陕广教育在线 张娜
        文/张娜
  从榆林到内蒙地界,视野逐渐变得宽阔起来,湛蓝的天空望不到边际,阳光下的沙漠金灿灿的一片。沙漠的金色与天空的湛蓝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反差。沙丘上长满了梭梭草、红柳、绵刺等具有防风固沙作用的植物。这一路上,看着窗外那些从来没见过的景色,也是一种享受。渐渐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白色的蒙古包,我们要到达的第一站成吉思汗陵景区缓缓出现在眼前。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成陵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的陵寝,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它对后人探索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吉思汗陵简称成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据说,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仍是个谜。紧邻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为5A级景区,是世界上唯一的以成吉思汗文化和蒙古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成陵高大的门牌楼,呈乳白色,像一条白色的哈达,随时都在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牌坊式大门上端悬挂着“成吉思汗陵”石雕牌匾,显得格外庄重。通过门牌楼,沿着象征九十九重天的九十九级台阶,来到体现成吉思汗戎马生涯缩影的铜马广场,铜马雕塑高达五六米,威武高大,好似成吉思汗正在驰骋疆场、英勇作战。
  经过铜马广场顺着台阶继续前行,就可以看见阿拉腾甘德尔敖包,敖包是用石头垒砌而成,周边挂满了蓝色的哈达,是为纪念成吉思汗生前途经此处,逝世后又长眠这里而设立。当地人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来到此地的游客,都会围绕敖包转三圈,据说可以消灾祈福,保佑人们平安。许完愿,就被不远处金碧辉煌的成吉思汗陵宫大殿所吸引,大家几乎都是三步并成两步来到宫殿前,被这具有异域风情的蒙古建筑而震撼!整个宫殿由三座巨大的蒙古包组成,更似翱翔天宇、搏击长空的雄鹰,在俯瞰这片苍茫大地。
  陵宫的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由走廊连接。廊壁上,主要描绘了成吉思汗从出生、遇难、西征、东征、到统一蒙古各部的重大事件。宫殿圆顶上是金黄色的琉璃瓦,还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精美图案。高达五米的成吉思汗汉白玉雕像,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雕像背后是成吉思汗横跨欧亚大帝国时期辽阔的疆域图。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大军南进中原,西进中亚和欧洲,开疆拓土打天下,战绩显赫,疆土面积达到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后殿寝宫,安放四个灵包,是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大供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还有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对成吉思汗肃然起敬。
  景区其他景点,也都充分展示了成吉思汗这位世界伟人的赫赫功绩,象征着成吉思汗所向披靡、勇往直前的精神。开天辟地的气壮山河门景;气势恢弘的铁马金帐群雕;疆域辽阔的欧亚版图广场;供奉苍天圣物的苏勒德祭坛等,都蕴含着蒙古族深厚历史文化,同时也再现了蒙古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陵宫不远处,小小的蒙古包里陈列着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服装、酒具、工艺品等,琳琅满目,颇感新奇,恨不得都拿来把玩研究。当我爱不释手地拿起一件件精美的物品时,感叹他们精湛的制作工艺,思绪也随着时空倒流。这些物件,曾经是否就是蒙古人的日常用品,他们似曾驰骋在草原时、坐在蒙古包里喝酒吃肉时、商量国家大事时,吃的用的穿的,都和这些东西有关呢!在游览完成陵景区后,当然是要品尝这里的特色美食。
  挑战味蕾的蒙古族特色美食
  内蒙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集中地,蕴含了草原人的智慧结晶。不同地域造就不同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美食自古以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常说到了内蒙吃羊肉那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里是辽阔的大草原,以放牧为生,主要以吃牛羊肉生存。
  在景区几里外是一排排白色的蒙古包农家乐,蓝天白云下显得那么耀眼,牌子上的蒙语虽然看不懂,但肯定是吃饭的地方。在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完成陵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来品尝最具代表性的手扒肉。在穿着装蒙古服装、头戴蒙古头饰的女服务员盛情的招揽下,我们来到一个比较干净的蒙古包里,脱鞋坐在一个半圆形的炕上,炕上放着吃饭的桌子,有种陕北老家窑洞里上炕的感觉。
  “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请你吃个够。”一首祝酒歌,就是对蒙古族饮食文化最好的诠释。手扒肉、烤全羊、血肠、肉灌肠、酥油茶等特色美食,都是当地人招待客人的上等菜肴。看着眼前的美食,内心早已按捺不住!吃饭时总要弄明白每道美食的由来和做法。他们说,美味可口的手扒肉是将肥嫩的绵羊用传统的方式宰杀,剥皮去内脏,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蒙古族人为人厚道实在、热情好客,他们普遍体形高大、彪悍壮实,这大概与长期食肉有关。
  民以食为天,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做出能够解决温饱,抵御寒冷的美味,令外地游客赞不绝口。品美食赏风景,自然少不了大草原的风情万种。
  独具风情的内蒙古苏泊罕大草原
  很早以前,有个愿望就是去内蒙古大草原或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说起草原,大部分人会幻想,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
  此次去草原我们选择了离成陵一百多公里处的苏泊罕大草原,深秋的大草原,天望不见边,地望不见棱,与天相接的草地一望无垠。到了景区,远远望去可以看见远处三三两两牛、羊、马低头吃草,或是成群的羊儿像云团一样若隐若现,时不时地抬头看向我们,仿佛对这里来的游客司空见惯。
  我们到达景区的第一站,这里陈列着一排排从最古老到最新式的蒙古包。蒙古族的先民们最先前居住在破烂不堪、简陋的蒙古包,里面摆放着御寒的老羊皮袄、羊皮毯子等各种用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包从造型到结实程度、美观程度逐渐改进,可以想像他们的生活,由起初的游牧生活到后来的定居生活。
  坐过各种出行工具,唯独马车没有体验过。参观完蒙古包后,我们乘马车到达下一站。马车是由两匹高头大马,套着一米多宽两米来长的板车并驾齐驱,八九个游客分别坐在边缘。在马车铿铿锵锵有节奏的声响中前进,别有一番滋味。这里各种玩的项目应有尽有,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骑马。
  风萧萧马嘶鸣的场景,也许只在电影或电视里看见过。但是,这种真实的画面,此刻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按捺不住性子的我,抢先选了一匹高大彪悍的红棕色骏马,牵马的是位姑娘,她帮我上了马,我瞬间变成了马背上的姑娘。然后她很熟练地跨上马背,坐在我身后,抖动缰绳,催马前进,驰骋在草原上。耳边风声,脚下马蹄声,合成了美妙的旋律,不是画卷胜似画卷。
  骑马、轨道滑行、沙地摩托等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游玩后,已是夕阳西下,在工作人员催促下我们不得不坐班车离开。
  茫茫草原,地球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的一景一物给人无限思索与遐想,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