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多有顺利且成功的求学历程,大多积累了成熟、成体系的学习经验。部分家长将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套用”到孩子的校园教育中,点评和质疑教师授课内容,俨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编外教师”。这也让一部分教师陷入困惑: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
读了这则报道,我想起日本教育家多湖辉分享的一个教育故事: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请教老师,但老师不认识。于是,老师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不防去请教他,老师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又来找老师:“爸爸说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称。他还说,老师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说完,孩子顺手把爸爸写的一封信交给了老师。老师打开信,上面详细写明了小草的名称和特性,最后还附着一句话: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想必更为妥当。
这位爸爸没有以植物学家的身份自居,也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嘲笑、指责教师学识浅薄,而是采取这样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既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维护了教师的尊严和形象。与那些自作聪明、时常指责教师的家长相比,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事实上,经常对教师工作指手画脚的家长,尽管学历很高,但对教育一知半解,不懂得与教师交往的原则和艺术,多从维护自家孩子的利益出发,对教师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反对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小组里面有差生,怕他们影响了自家孩子;对自家孩子要求较高,要求加快教学进度;因为自家孩子跟不上,希望查漏补缺,放慢教学进步……这些指责表面看似乎有道理,实则有悖教育常识。
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无理指责,不仅会导致家校关系紧张,增加家长、教师、学生三方的焦虑情绪,还会消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教师对孩子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家长的“七嘴八舌”,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可能会“自乱阵脚”,对工作失去信心。纠正这一现象,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理解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改革举措。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学校网站、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广泛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有关要求。学校在教学方面出台重大改革措施之前,要广泛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不但要让家长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进而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要引导家长厘清家校教育边界,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家校合作是近年来一个比较时髦的话题。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但是,家校合作不是学校一切事务都听从家长的摆布,更不是片面迎合家长的需求。为此,在家校合作中,学校要厘清教师和家长的职责和边界。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意见,可通过家委会等渠道向学校反馈,不得随意对教师的工作指手画脚。
再次,教师要坚守自己的专业立场,对家长的指责保持足够的定力。教育教学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些学生家长尽管学历很高,但大多没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只是凭自己的求学经历和主观感觉建议教师应当如何做。即使在教育系统内部,大学教师、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性质也存在很大差异。
为此,家长应摆正立场,对老师的工作保持理解和尊重。对于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保持足够的理性和定力,认真分析家长提出建议的目的和动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符合实际的建议,教师要虚心接受;因对学校工作不理解引发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释;从个人目的和利益出发的无理取闹,大可置之不理。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