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问题导向、标本兼治,以教风带学风,严管理促学风,立榜样树学风,重实践倡学风,围绕学风建设重点任务,推进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深度融合,出台一系列学风建设计划,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逐步实现自觉、自主和自律,努力形成人人乐学、人人勤学、人人善学的优良学风。
长安大学举行杰出校友访谈活动强化目标引领激发学习动力
——实施目标引领计划,激发学习动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才观念。始终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教育学生把个人学业与国家建设、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融为一体,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才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夯实新生教育工程,围绕新生教育工程六大模块,开设新生教育金课,重点做好新生的入学适应和专业认知教育。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知名校友等举办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等,帮助新生认识专业,稳定专业思想,提升专业认知水平和行业认同感。做好新生的入学适应教育,特别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适应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规划大学生活,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进一步配齐配强师资力量,扩大课程覆盖面,全面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行业和职业认知能力,指导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做好生涯规划,增强学习动力。加强榜样选树教育,坚持学风导向,每年举办“两典礼一表彰”活动,每年培育评选“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积极选树一批可歌可赞、可亲可敬、可爱可学的青春榜样。学校通过校园媒体进行立体宣传,举办榜样报告会,积极推介好经验,推广好做法,培育营造争先创优的优良学风氛围。
——实施课堂促学计划,提升学习效果。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新理念、新思路、新经验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相互促进的课堂活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成效。全面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学风素养和德育水平的双提升。强化专任教师立德树人使命感,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明确专任教师是课堂管理的负责人、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任课教师主动承担课堂考勤及课堂秩序管理的工作,规范课堂考勤程序,对于无故旷课和违反课堂秩序的行为要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推进智慧教室建设,逐步形成课堂考勤大数据管理。加大党政干部、院(系)领导、辅导员听课、看课、查课力度,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将学风素养纳入本科生德育实践学分认定实施办法、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实施拔尖优辅计划,助力学生成才。搭建师生对接平台,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践行“一线规则”,积极开展“七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了解学生所思所需。各院(系)依托班主任、思政班主任、宿舍导师等建立学生学业指导教师库,将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开展科研等内容纳入班主任考核评优指标体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尽早加入导师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科研成果产出,为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专利、参与教师科研等提供支持和指导。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训练、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众创空间、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新实验室和实践项目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和各项学科竞赛,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推动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孵化。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中外联合培养、国际班建设等工作,实施《长安大学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资助办法》等,提升教育教学国际化水平,提高学生国际化视野,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学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机制。加强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扩大在校生海外交流的规模,提高学生跨文化学习交流研究的能力。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邀请外籍专家开展专业课、学科前沿课集中式讲授。
长安大学各院(系)积极开展体育日活动
——强化习惯养成计划,规范学生行为。推进“一院一品”学生工作品牌创建,引导各院(系)结合自身特色和办学优势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注重经验总结和推广普及,逐渐形成成熟一个、辐射全校的局面,提升学风建设整体氛围。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将养成教育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将“学院体育日”活动落到实处,积极引导学生早起早锻炼,开展早读、早自习,推广班级晚自习打卡制度,无手机课堂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建设学生社区自习室,在教学楼等根据需要开放通宵自习室,在校园内设立学生自主学习场所,逐步改善学生学习环境,营造校园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组织开展学生课堂笔记和作业展览、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营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加强学院之间、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宿舍之间的学习交流,广泛开展“比、追、赶、超”活动,有效引领学风。
长安大学举行诚信考试教育大会
——实施诚信学习计划,严明学业纪律。加强诚信教育,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网络考试等形式深入学习长安大学学生手册、研究生手册,使学生知晓红线、明确底线。加强学生日常学习诚信教育,教育学生诚信从点滴做起,不抄袭他人作业。通过组织考前动员,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普及党员、学生骨干挂牌考试,设立无监考考场等,强化学生的诚信与自律意识,杜绝学生考试作弊及学术不诚信行为发生。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考场管理,加强考场纪律要求,监考教师疏于管理造成的责任事件按照教学事故处理。健全考场监控管理,推进考场手机信号、网络通信信号全屏蔽。推进监考教师与学生相互监督,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风考风,共同坚守诚信的道德底线。依据《长安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严惩考试违纪。抵制学术不端,强化学术诚信教育,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守信,自觉遵循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建立诚信档案,推进学生论文、课程作业查重,记录学生学业、学术、品行等信息。开通学生诚信举报邮箱,坚持有举报必查处,并将学生诚信记录运用于德育评价和各类评奖评优。
——实施学困帮扶计划,解决学业困扰。完善学业预警及家校联系机制,根据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学业表现、心理状况等表现,通过学业分析大数据,建立不良学风档案,形成学业预警制度,对学生实行口头预警、书面预警、知会家长等教育引导措施。各院(系)通过线上“预警通知”“网上家长会”等方式,建立与学生家长及时有效的联系沟通机制,定期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及综合表现,发挥学生家长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学困生“定期评估、定期见面、定期谈话”等工作制度,并针对其存在问题,加强教育引导,加大困难帮扶。建设学业辅导中心,依托学生社区等建设学生学业辅导中心,建立学业答疑教师库和课程帮扶拔尖学生库,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依据学业分析大数据,针对学习难度大、不及格率高的课程,组织专任教师进行学习方法专题辅导讲座,帮助学生把握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落实学业辅导中心教师和学生保障,将教师答疑辅导计入教学工作量,每年在学业帮扶学生中定向评选“校园贡献奖”。推行学业朋辈帮扶,完善朋辈互助体系,建立健全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和深度辅导。构建学院-班级-宿舍联动机制,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外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依托校内学业辅助类学生社团,大力推广“国奖一帮一”“党员一帮一”“宿舍一帮一”“科研一帮一”等,切实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找原因、明目标,掌握方法、树立自信,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特殊群体学业援助,强化对五类特殊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帮扶,落实对学业困难学生的“一对一”帮扶措施,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聘请部分教师与优秀学生,加强一对一帮扶和针对性指导,为其学业发展修筑可靠根基。
——实施学生骨干带头计划,实现自觉自律。发挥干部带头作用,加强学生干部教育,各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自觉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成为学风建设的骨干和主力军。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加强学生活动审核管理,学生骨干选拔和学生组织履职要树立明确的学风导向。各级学生组织积极开展“学风大讨论”“学习大比拼”“困难课程期中考试”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大力开展学风建设自查、互查活动,努力营造“人人正学风,人人创学风”的良好氛围。
——实施学生评价创新计划,树立明确导向。健全科学考试评价体系,修订完善《长安大学本科生考试工作管理办法》《长安大学研究生考场规则》,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严格执行淘汰机制。完善长安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提升学业挑战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科学设置学生奖助学金制度,坚持德育优先,突出学业导向,重视诚信素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优有所奖,困有所助”的多元学生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