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

以课程升级,呼应时代变化

人民日报 陈云龙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对的是“拔节孕穗期”的孩子们,其重要作用不容小觑。近年来,不管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是全面发展的殷切期望,不管是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还是课程体系的愈发完善,都勾勒出基础教育不断向上的姿态。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中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在变为现实。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新时代,面对新变化,我们需要怎样的基础教育,又该如何利用、善用先进技术,助力教育发展?

  用课程内容的变量回应日新月异的增量。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需要,应着重增加课程结构设计的丰富性,让课程迭代紧跟时代脚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必修课程的学分,增加了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的学分。同时,我们看到,中小学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人工智能教育的身影;开设特色课程,鼓励孩子们动手探究;与科技馆等联动,生动科普前沿科技的奥妙……基础教育课程的“打开方式”日益丰富,既能点亮孩子的好奇心,也能激发想象力。

  用教学方式的优化呼应信息技术的进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0到1”的突破,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要持续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教育资源体系逐渐成为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的标配。变的是教与学的方式,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更受欢迎,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更受重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分析学情、远程授课学习成为可能;不变的是孜孜不倦的创新探索,教学相长。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规划教育的发展。在我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文件的印发,绘制了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国际上,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启动了“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与技能”项目,世界经济论坛去年发布了《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教育2030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我国的教育不仅关乎人民的美好生活,也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未来已来,基础教育的阔步向前也应当跟上科技发展的浪潮,在每个课堂的提质升级里,在每个孩子的求知眼神中,塑造教育未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