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用延安精神熔铸师魂打造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延安大学用延安精神熔铸师魂打造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延安大学 佚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大学重要批示精神,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基础性工作,坚持用延安精神熔铸师魂,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追赶超越“三步走”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机制改革,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成绩,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强党的领导用延安精神熔铸师魂

  ——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延安大学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强化“双带头人”培育,制定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选配29名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提升政治引领力。2个教工党支部入选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样板党支部,1名“双带头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该校强化“双培养”机制,一批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新聘系主任中党员占比达71%。强化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队伍,探索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专员队伍;设立思政课教师专项津贴;打通辅导员职务职称“双线晋升”通道,近三年获全省“思政课大练兵”教学标兵3人,教学能手4人,该校2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着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该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建立了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构建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理论武装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组织开展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了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党委委员联系专家、党员联系党外知识分子制度,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发挥延安精神教育比较优势,构建了教师入职教育培训、定期教育培训、延安精神体验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效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坚持用延安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成立了校院两级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制度规范,加强师德师风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院具体实施,教师自我约束”的三级管理机制。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延安大学党委坚持把延安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探索形成了用延安精神熔铸师魂的生动实践。在岗前培训中将延安精神作为“入校第一课”,组织专家课堂讲授、革命旧址现场教学,增强教师对延安精神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在职业发展中依托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课前讲三分钟和延安精神有关的人和事,举办“延安大学八、九十年代教师教材教案展”,举办“师德教育工作坊”“圣地红烛”“茗约兰蕙”教师讲座,持续开展“学习侯明书老师先进事迹,建功立业新时代延大建设”活动,选派教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科技扶贫,坚持开展“七一”、教师节表彰慰问活动,举办年度优秀教师、新引进人才座谈会;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理论研究,推出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师德建设研究》《陕甘宁边区师德师风优秀案例选编》等一批研究成果,引导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开展对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师德典型宣传,选树“辅导员风雨早操80年”育人典范,扎根老区“全国三八红旗手”李红梅等先进榜样,广泛开展优秀教师典型案例舆论宣传,经过长期培育,延安精神已经内化为延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印记和价值追求。近年来,该校1人入选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27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师德荣誉称号,11个二级单位获省级师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实施高层次人才建设计划。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高层次人才与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制定了《延安大学聘用年薪制博士实施办法》等制度,近三年全职引进6名学科带头人,特聘全国知名专家20人,引育博士224人。

  ——实施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计划。该校设立“教师工作坊”,累计开展教师能力培训1165人次,教师先后承担12项省级教改项目,获得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名教师在陕西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2名青年教师先后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三等奖。组织实施“科学研究攀登计划”“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健全科研激励评价制度机制,近年来,该校教师获批国家级科、省部级科研项目,及省级以上科研奖励的数量持续增加,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科研经费达到历史新高。鼓励支持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组建延安红色筑梦博士创业联盟、博士服务团等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对接服务,菌草栽培食药用菌技术,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黄土区蝎子生态山养技术、低阶煤热解分质高效转化利用技术已在陕北地区得到广泛推广。《植物多糖类水凝胶无纺布》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面膜和医疗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着力办好师范教育。坚持把师范教育作为服务地方、凸显特色的重要抓手,加强17个师范类本科专业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成立了教师培训学院,利用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国培教育”基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年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1000余人。

  ——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构建了青年教师多层次分类培养与支持体系,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新入职教师每人配备一名导师;实行“百名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培养在读博士135名;组织开展学历提升、研修培训、访学交流等主辅结合、形式多样的培训,教师中有过进修学习经历人员达80%以上。

  深化评价机制改革激发教师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深化人才引进机制改革。该校制定了《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近20项制度,探索实行“学科特区”“首席专家负责制”,实行师资库、订单博士、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人才引进方式更加灵活。

  ——深化教师聘用机制改革。组织实施分类设岗、分类聘用、分类考核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设立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三种岗位类别,分类予以聘任和目标考核。完善学校各类人员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工作制度,建立了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

  ——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制定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横向建立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三级职称评审通道,纵向建立直聘、特别评审、破格评审、正常晋升等教师职务评审通道。近年来,破格、特别评审教授2人,直聘、特别评审副教授15人。

  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实现教师安居乐业

  ——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改革薪酬分配办法,持续增长教师绩效工资,且在分配中向一线教师倾斜,为每一位老师分配了教师工作室,不断提升教师获得感、荣誉感。

  ——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建设了两期教职工公寓1214套,第三期480套公寓建设已经启动。在翠园校区新建设了幼儿园。

  ——注重人文关怀。坚持落实教师政治待遇,保障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实行教师带薪脱产读博,读博期间绩效工资全额发放;建立困难职工救助体系,全员免费体检,发放生日蛋糕卡,以优质服务营造良好从教环境。

  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学校将着眼新时代大先生培育,紧紧围绕学校在“强特色”阶段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新需求,对标对表中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熔铸师魂,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更加坚强的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