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很开心” ——上海“爱心暑托班”见闻

“我非常喜欢,很开心” ——上海“爱心暑托班”见闻

中国教育报 任朝霞

  “这里有和蔼可亲的志愿者老师,有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还有丰富的兴趣课,我非常喜欢,很开心!”在位于上海市漕河泾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爱心暑托班办班点,逸夫小学三年级学生郭其乐告诉记者。

  记者走进郭其乐所在的低年级班,教室比平时学校里的还要宽敞,40个孩子一人一桌,志愿者统一着装。一名志愿者正在给孩子们上“心理健康”课:“跟好朋友闹别扭了怎么解决?”“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情绪不好该怎么办?”后排坐着5名大学生志愿者,随时关注孩子们的状态。

  门口的电子班牌展示了一周的课程表:“红色音乐”“绘本阅读”“油画”“啦啦操”“情景剧表演”“创意折纸”“科普儿童剧”……课程表和午餐菜单都会提前发到家长的手机上。志愿者教师介绍,旁边还有两间活动室,教师会带领孩子们在这里做游戏、开展文体活动,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

  今年暑假,像郭其乐参加的这种“爱心暑托班”在上海开办了543个,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还有不少办班点就设在园区、楼宇,家长们都说“太方便了”。

  “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作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已连续开办8年。今年恰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暑托服务再次“升级”:市级主办单位增加到14家,各区、各街道,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社会组织等分层联动,为暑托班提供超过8万课时的公益课程,惠及近4万名小学生。

  不仅提供课程,记者梳理后发现,除了中小学校,上海爱心暑托班的场地有近两成是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活动中心、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的。

  在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由黄浦区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爱心学校已经连续办了16年。今年,这一暑期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共招收了来自卢湾区第三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的24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孩子们免费开设16门艺术、科技类课程,组织开展外出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度过健康而有意义的暑假。

  在上海,每个暑托班每期配备有7名志愿者,他们中有大学生、高中生,还有社会工作者、学校教师等,很多人都是连续多次参加。据介绍,今年有12000名学生志愿者加入到暑托班工作中。

  “很多志愿者都是老面孔,学生也有三分之一是前年就参加过暑托班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韩永生今年已经是第四次参加爱心暑托班志愿服务了。从普通志愿者成长为班主任、校长,他表示,除了课程资源,志愿者队伍也是暑期托管服务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托管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上海的爱心暑托班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尽管已经实现了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许多办班点的名额还是在几十秒内就被一抢而空。为了让公益普惠的暑托服务惠及更有需求的人群,上海的区县和街镇也依据本地困难家庭认定标准,拿出一定的入学名额,优先满足困难家庭的孩子入学。

  除了爱心暑托班,上海还充分用好未成年人“家门口”的活动场所,发挥学校少年宫、社区实践指导站、中职校开放实训基地等场所的功能,推出多种多样的公益性、普惠化暑期活动项目。学校少年宫及非遗进校园优秀学校基地提供了480余个活动项目,上海30余所中职校精心设计了110余个职业体验活动,市区校外联成员单位及校外活动场所提供了280余个暑期活动项目,各街镇也开发了660余个活动项目。上海市教委还陆续下发《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活动汇编》《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版图》等一系列暑期活动材料,公布了涵盖“初心之地”“复兴之路”“强国之梦”等10个系列128条学生“四史”教育主题研学实践路线,作为送给全市未成年人的“暑期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