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雪域高原,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位于拉萨市城关区香嘎大道的阿里地区高级中学里,一簇簇格桑花开得正艳;而位于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畔的陕西实验学校,校园处处绿荫成林、鲜花盛开……
与学校面貌一同发生变化的,还有教育教学质量。在两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团队的接续努力下,异地办学的拉萨阿里高中的办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经过两任援藏校长的接力奋斗,2018年投入使用的阿里陕西实验学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为此,陕西省连续选派优秀教育人才充实到援藏干部队伍中,助力阿里地区教育发展;同时,从2016年起选派了两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团队,集中援助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办学。
日前,记者深入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采访,真切感受陕西教育人才带给“藏西秘境”阿里的教育蝶变。
狮泉河畔矗立起一座新学校
2014年,在陕西省援藏项目的鼎力支持下,投资2.58亿元的西藏阿里陕西实验学校建设项目启动。历经四年建设,2018年,一所崭新的学校矗立在噶尔县狮泉河畔。当年秋季开学,1400多名学生走进了现代化的新校园、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新校园是重新选址一次性规划建设的,校园内外的绿化、硬化、美化工程都是高标准、高起点,所有教学设施设备崭新够用。”阿里陕西实验学校现任校长、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邓付宽介绍说,学校拥有占地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运动场和占地1271平方米的三层室内体育馆,完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师生运动所需;功能部室齐全,信息化教学设备到位、运行良好,远程智慧教室的投入使用为异地教学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三层楼的师生食堂完全满足1400余名师生的就餐,得以让国家的“三包”和营养计划政策落地。此外,两栋教师周转房共80套,教师们住宿舒适无忧。
据了解,除了陕西援藏资金不断投向学校建设和发展外,社会力量给学校及师生的捐赠陆续不断。“比如投资设备,捐献资金、图书,教师教学办公所需的物品,学生的衣物、学习用品等。”邓付宽告诉记者,仅2020年一年,陕西援藏资金投入689万元用于校内外绿化和北大门停车场硬化,160余名教职工的停车问题得到了解决。2020年9月,共青团陕西省委希望工程“科技圆梦阿里少年”公益助学阿里教育1350万元,用于阿里教育发展建设,重点打造提升远程智慧教室和创客空间等。
阿里陕西实验学校两任援藏校长克服困难,带领教职员工共同努力,近年来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开设、管理制度的修订、各种艺体活动的开展等,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还把“孔繁森精神”“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结合“延安精神”凝结而成了学校的红色主题校园文化。
“硬件保障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不断加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千方百计地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之陕西援藏教师团队的多维度发力等诸多因素,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连年跃升。”邓付宽自豪地说,不到五年时间,陕西实验学校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阿里地区的名校,“与此同时,学校还办起了美术、腰鼓、竹笛、篮球等多个社团,极大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组团援教”让阿里高中发生蝶变
在距离拉萨市中心10.9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所规模宏大的高级中学。它就是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在拉萨异地办学。2016年以来,陕西积极响应国家多部委“组团式”援藏号召,连续选派了两批(每批三年服务期)教育人才援藏团队,对口支援拉萨阿里高中的发展。
2021年7月19日,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专题研修班在陕西西安开班,该校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共计55人参加了为期10天的研修活动,通过专题报告、交流研讨、延安精神学习等内容,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水平、课堂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能力,引领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做“四有”好老师;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交流交融,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争做爱国爱党的新时代好少年。
这是陕西教育援藏团队积极搭建平台,全面提升拉萨阿里高中办学质量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尤其是第二批教育人才“组团式”进驻拉萨阿里高中的近两年来,陕西援藏团队始终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能力为核心,以援藏教师为示范引领,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我们首先以教学和教研为抓手,组织开展各类教学示范引领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师资队伍。”拉萨阿里高中副校长任康元(主持工作)介绍说,2019年7月以来,学校连续开展了两届“青蓝工程”,20名援藏人才先后与当地60多名教师建立了师徒关系,开展援藏教师示范课40节,组内公开课36节、自治区级名优骨干教师示范课12节,各项帮扶措施36项,有力促进了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今年3月,学校13名教师分别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任康元说。
为了提高自身“造血”能力,该校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每月一读”“每月一练”活动,并且大力倡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以研促教。此外,该校还引导教师组建了40多个社团,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为此,陕西教育援藏团队特别注重学生德育,把以国防教育为重点的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常规工作来做。“我们利用升国旗、德育工作总结会、班会时间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利用节庆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西藏历史、党的历史教育学习活动,厚植学生‘爱我中华’的思想观念。”任康元介绍说。
提升不止于此。“智慧校园”项目全面落实,各类资源平台完全对接,全校网络平台运行良好;行政办公楼、学术报告厅、禁毒宣传室、校园广播室已投入使用;学校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全部完成;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心理咨询室、取暖工程资金全部到位,并逐步开始建设……任康元告诉记者,在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团队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第二批援藏团队为拉萨阿里高中的发展贡献了陕西教育人的汗水和智慧,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确定为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并且被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评为“示范性高中”。
“作为阿里地区唯一一所自治区级示范高中,近年来,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真正成为了一所知名度较高的区内名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任康元说。
在边境小县办好“大教育”
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峡谷地带,坐落着阿里地区最小的县——普兰县,地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在这个边境县的学校里,同样有陕西教育人的身影。
作为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两年前,刘建手捧前任的“接力棒”,赴任阿里地区普兰县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一职。彼时他认为,县域有大小,但教育没有大小。在他带领下,普九学校从三支队伍(班子队伍、班主任队伍、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抓起,做实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和学生德育常规管理工作,培育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文化,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
如今,刘建认为,虽然教育本身没有大小区别,但教育的外延有大小之分。“在深挖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因素的同时,我们要逐渐淡化校园围墙的边界,让学校教育的成果惠及更多藏区农牧民,把‘四讲四爱’的动人歌声一代代传唱下去。”
(责任编辑:晏娟)